吃瓜网&黑料爆料:
- 1、四川盆地怎么形成的?
- 2、世界地理特点
- 3、为什么近十年来四川频发大地震?
四川盆地怎么形成的?
四川盆地的形成是由复杂的构造演化、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四川盆地形成的基础,构造演化是四川盆地形成的过程,构造活动是四川盆地形成的动力,沉积作用是四川盆地形成的条件。四川盆地的形成是复杂的,而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它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川盆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是因为周围地区褶皱隆起成为山地,而盆地本身没有隆起,因此比周围地区低,形成了盆地。但为什么四川盆地不快速上升呢?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下地幔岩浆活动较弱,地热活动程度较低,导致岩石圈厚度大、温度低,使得盆地内的岩石坚硬不易变形,难以褶皱上升。
四川盆地的形成:四川盆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板块碰撞密切相关。在地壳之下是高温且黏稠的地幔物质,这些物质在地热活动的作用下会推动地壳隆起或凹陷。同时,由于岩石圈并非整体,而是分为若干个板块,地幔物质的水平流动还会带动板块漂移。
进入新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了盆地,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导致巫山两侧水系侵蚀形成长江三峡,四川盆地从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陆盆,沉积作用转变为侵蚀作用。冰川在第四纪广泛存在,冰川消融后,沉积物在西部地区形成成都平原。现今,四川盆地地貌多样,平原占7%,丘陵占52%,低山占41%。
世界地理特点
1、这些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通常在1,750至2,000毫米之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 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拥有快速的自然演替过程,是全球超过一半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许多药用成分源自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这片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更大的药房”。
2、自然地理特点:大洋洲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1 人文地理特点:大洋洲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
3、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地理学一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区域对比等 *** ,展示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概貌及其内部差异,并阐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点。
4、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更低的一洲。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称为“高原大陆”。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更高的一洲。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组成。
5、地理特点: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横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亚洲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纬度范围大约在15°S至90°N,经度范围大约从30°E向东至160°W。 地形:中部多高原和山地,四周多丘陵和平原。 亚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更大的洲。
6、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 中国的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的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60多度,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为什么近十年来四川频发大地震?
1、所以首先地震的发生的外因是印度板块的挤压。这一点从下图的2009年绘制中国构造应力场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在四川区域的应力场(蓝色箭头越长,应力越大)的值相对较大。因而即使发生了芦山地震,能量仍然没有释放完毕。因而又发生了本次九寨沟县0级地震。
2、鲜水河断裂带与发生过汶川特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相比更为活跃,不过1981年之后,该断裂带相对处于比较“沉寂”的状态,此次3级地震是其多年来发生的相对较大级别的地震。
3、因为四川处在龙门山、攀西等多条主要的地震带上。地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板块挤压从而对地面形成冲击。
4、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