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网&黑料爆料: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
起源:日本七夕节起源于奈良时代(710-794年),是从中国传入的“七夕传说”(七夕伝说)与“乞巧节”(乞巧奠)与日本本地的“棚机女”传说以及盂兰盆节前的习俗相结合后形成的。乞巧奠:乞巧奠即乞巧节,最早源自中国,意为女孩子们通过乞巧活动,希望自己能跟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日本的七夕节据传在奈良时代中期开始传入,也有学者认为是七世纪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具体来说:奈良时代中期传入:据多数史料和研究表明,日本的七夕节是在奈良时代中期,受到汉文化影响,由唐朝传入。此时,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开始模仿唐宫,举办七夕祭、穿针乞巧和七夕诗会等活动。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随着文化交流传入到日本,逐渐成为具有日本当地特色的传统佳节。据传,早在奈良时代(710-794年),七夕节就传到了日本。最开始作为宫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为“乞巧奠”,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8)才被传入民间,成为了民间的庆祝活动。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据称在奈良时代传入。奈良时代中期开始,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模仿唐宫,七夕祭、穿针乞巧和七夕诗会蔚然成风。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是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 传说七夕是于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此后,每年七夕来临,日本各个家庭的成员都会聚到一起,将自己的愿望写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然后将这些诗笺与事先用纸所做的装饰品一同悬挂在院中竹子之上。
据说七夕是在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当时它是按照旧历的7月7日来庆祝的。但在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改用新历后,大部分地区的七夕节改为新历的7月7日。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则推迟到8月7日庆祝,以保持与旧历的七夕大致一致。